(一)工作原理:利用进水管水流中的功能,促使泥渣回流,达到加速混凝澄清的目的。
(二)水力循环澄清池的基本构造: 水力循环澄清池的基本构造可为进水管、水力提升器(喷嘴、喉管),第一反应室、第二反应室、伞形罩、分离室、出水管、排泥系统。
1、进水管有三种进水形式:①从池底部进入②沿锥体内壁进入③从池体外壁进入。我们公司的水厂属于第一种进水形式。
2、喷嘴与喉管 ①喷嘴是进水能量转化成高速动能的装置。流速为7-8m/s ②喉管是进水与活性泥渣进行瞬时混合的场所,流速为2-3m/s混合时间为0.5-1秒 ③喉嘴距及调节装置:喷嘴与喉管的距离称为喉距。通过操纵盘来调节。喉距对泥渣回流量有一定的影响,一般为喷嘴直径的2倍。开始使用时调整,一经确定很少改变。
3、第一反应室 促使来自喉管的原水与活性泥渣回流水混合,在一定的水力条件下,在一定接触时间内形成矾花。停留时间为15-30秒。
4、第二反应室 促进完善絮凝,使水进入分离室。停留时间为110-140秒
5、伞形罩 作用:迫使分离室活性泥渣沿伞形罩下缘回流到池底。防止第二反应室出流后直接被喉管射流,而吸入喉管造成短流现象。
6、分离室 实现清污分离的场所,清水向上,污泥向下。在澄清池内总停留时间为1.2-1.5小时。
7、出水管 沿外圆周内侧作环形集水形式。
8、排泥系统 较小澄清池采用底部放空管,较大采用污泥斗。水厂采用底部放空管。